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植保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开展2023 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简称“返家乡”活动)。经学生个人及专项队伍自主报名,学院团委推荐及校团委审核,植物保护学院共有 73 位同学 (包括 2 支专项队伍) 通过审核,展示出广大植保青年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返家乡”实践风采。
探寻“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心绘家乡振兴画像
——团学专项队伍实践展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返家乡活动是一座桥梁,把家乡发展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肩负的时代责任联系起来,号召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植物保护学院团委学生会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组成“植此青绿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队伍主要由团学学生干部组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成员们根据各自家乡特点确定调研地点,通过了解家乡特色产业的发展故事、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在乡村振兴上的实践和应用,去展现家乡的乡村振兴成果,助力家乡品牌“走出去”。最后通过调研得出队伍对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方案政策的实践报告与成果宣传手册,为开展乡村农产品品牌体系的建设工作提供不同路线的案例经验。
(一)
南药飘香富万家
——广东云浮南药产业
中国有数千年中药文化历史,南药在岭南民间常被人们用于食疗,具有极高的药物价值。本次实践,南药小组调研的是队长陈楚滟的家乡,南药之乡——云浮。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曾是闻名全国的沙糖桔种植大镇,但因为一场来势汹汹的“黄龙病”,该镇沙糖桔产业“全军覆没”,许多村民失去经济来源,只能外出谋生,许多村逐渐沦为“空心村”,其中包括枧岭村。近年来,枧岭村确立了打造南药主导产业的目标,成立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集约土地建设种植基地,并吸纳一些贫困户共同参与南药产业发展。
第一站,陈楚滟同学来到枧岭村的化橘红种植基地开展调研,了解化橘红的种植分布特点、化橘红树种的特征等。化橘红是岭南特色中药之一,实践期间,她通过采访当地的化橘红种植基地负责人,充分了解了化橘红种植的历史、防治病害的方法以及药用价值等。
化橘红种植基地
化橘红树
对基地负责人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她得知当地村委对于枧岭的南药产业发展有着前瞻性的计划安排:从荒地逐步改造为南药种植地的开拓性实践,到引导社会资本驻入,挖掘当地发展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与村民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她则了解到当地乡村环境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变成了柏油路,方便村民出行;建立了党建文化广场,利于老人小孩锻炼身体;路上安装了路灯,提高村民走夜路的安全性。这些都说明当地的基层干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村民进行创新性实践,把村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村路前后对比
新建的党建文化广场
第二站她来到了云浮市衍生健康医药产业园,了解云浮南药的衍生集团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方法。据了解,衍生集团健康医药产业项目的落户使南药产业链更加完善,通过农户种植企业收购的方式带动农户就业,不仅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技术,还通过签订“保价回收”相关合同保证农户的收益、提高了他们的种植热情,如此连环效应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加速实现三产融合,探索推动云浮城乡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使乡村振兴具有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
“薯”光照进富裕路
——汕尾甲西镇濠头村番薯产业
番薯是一种常见的、在国内普遍栽培的粮食作物,但在曾经有大片撂荒地的濠头村,它却可以变身成为一个个“金疙瘩”。为探究学习乡村振兴经验、进一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番薯小组对队员李妙双的家乡汕尾甲西镇濠头村展开调研。
中国人始终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首先要做到就是压减撂荒耕地存量,守住耕地红线。据了解,为有效推进撂荒复耕工作,甲西镇濠头村党委成立了撂荒耕地复耕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摸清耕地撂荒底数,制定整治措施。
地解决了,什么合适在濠头村种同时又有收益呢?村党委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七里香番薯种植成本低,效益稳定可观,加上濠头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十分适合番薯种植。决定发展番薯产业后,濠头村党委迅速动员村里的种植户和闲置劳动力参与番薯种植,还邀请了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产品试验基地率先示范种植七里香番薯,为全村推广种植七里香番薯提供经验。如今,七里香番薯成了村里致富发展的主导产业,2021年濠头村还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积累了经济基础后,濠头村通过党员、积极分子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共建乡村,使得乡村环境大大提升,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同时,因濠头村因地制宜探索了发展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也显著提高了村民收入。
李妙双同学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村中的公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而是沥青路,公路两旁的房子刷上了新油漆,视觉上更舒服美观。同时,村广场的湖水也得到整治,变得更加清澈卫生。
但调研采访过程中,她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番薯种植地规划不足,土地的资源利用还不高,部分土地质量差,该地的番薯产业还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农产品质量不高,同时有许多农户耕作方法仍较落后传统,效率低。未来濠头村仍需引进新兴技术或先进人才实地考察土地情况,探究出针对性的种植方法,提高质量产量、惠及农户。希望通过宣传家乡特色及发展前景,能号召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为濠头村带来更多的资源与新兴技术,带动更多农民通过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三)
小菜头变“绿富美”
——重庆涪陵榨菜产业
榨菜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乡土”作物,在120多年间,榨菜一路辉煌,迅速风靡全国,远销海外。它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榨菜产业发展,总结乡村振兴经验,为更多的乡村提供范例,榨菜小组跟随黄梓轩同学的脚步,来到他的家乡“中国榨菜之乡”重庆市涪陵区开展乡村振兴情况调研,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重庆涪陵二渡村为调研地点。
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当地政府建成了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渡村地处产业园核心区,辖区内有渝东南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涪陵榨菜集团,拥有最大的优质青菜头选育栽培基地,被誉为“世界榨菜第一村”。
第一站,黄梓轩同学来到涪陵榨菜集团的白鹤梁榨菜厂智能化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学习。据了解,涪陵榨菜集团在加工环节秉承传统、大胆推进工艺技术创新升级,实现了从榨菜起池到产品包装的机械化、自动化,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降低产品盐度,使生产出来的榨菜更加标准、健康、卫生。同时充分考虑加工后的处理,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改造榨菜盐水处理技术,使榨菜产业发展更加环保、可持续。
涪陵榨菜集团生产车间
通过采访车间负责人刘主任,他还了解到产业园建立起了农户和企业都受益、都认可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榨菜原料订单生产经营模式,既保证了农户的收益,又提高了他们种植的积极性,此外,还有科研单位负责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一起带动二渡村村民增收致富。
采访车间负责人
涪陵榨菜作为当地的特产,其选用的是涪陵特有的青菜头,渝东南农业科学院便是园内为青菜头品种培育和种植提供科技支撑的科研单位。第二站,他走进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参观青菜头种质鉴定和繁育田,了解最新农业技术。
据了解,农科院现保存有国内外芥菜类种质资源1600多份,其中青菜头种质资源170多份,先后自主育成高产、优质、抗逆茎瘤芥新品种14个,不育系22个,育成品种覆盖全国榨菜产区面积70%以上。
在对村民们的走访的过程中,他还了解到植保技术对榨菜种植的助力。在二渡村最早种植菜头及其他农作物时,受气候、病虫害危害等因素的影响,收成并不理想,但在渝东南农业科学院落户二渡村后,情况有了转变。该科学院具有以榨菜为主的芥菜综合配套研究、杂交水稻优质抗病育种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三大突出的科研优势,是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榨菜病毒病、水稻稻瘟病的唯一抗性鉴定单位,这里有着专业的植物保护团队,这支队伍会经常赴各乡镇开展调研,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介绍病毒病症状、危害规律、防治方法、农药配方,有效阻断了病毒病的持续蔓延,为二渡村榨菜生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四)
果农种出甜蜜生活
——揭阳惠来凤梨产业
在广东不仅有湛江徐闻“菠萝的海”,也有揭阳惠来“凤梨的海”,为探索惠来凤梨的发展奥秘,凤梨小组跟随队员何岱聪来到了他的家乡揭阳市惠来县,在葵潭镇青坑村开展调研。
青坑村位于惠来县葵潭镇东北部,山地面积广阔,该村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广阔肥沃的丘陵山地赋予“岭南四大名果”之一的凤梨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所产的“高山生态凤梨”久负盛名。从当地农户口中了解到,当地种植凤梨有着不少于100年的历史,正所谓靠山吃山,凤梨种植也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青坑村成片的丘陵
青坑村充分依托当地凤梨种植的基础优势、生态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以特色凤梨产业带动农民创收致富。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由广东壹加捌现代高新农业有限公司在青坑村投资创建惠来县凤梨产业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实践期间,何岱聪同学在负责人杨场长的带领下对该产业园进行参观学习。杨场长是青坑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没有产业园前便作为个体户种植凤梨,他表示凤梨的种植在当地历史悠久,在他记事起他的曾祖母便时常上山种植凤梨。
种植区域有着很多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据杨场长介绍“太阳能杀虫灯”、“自动供应灌溉机”、“高空运输滑滑梯”、“采摘挖机”等机械化设备,都是建设产业园后,为增加生产效率专门采购部署的,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种植生产效率,同时他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设备的使用方法。
产业园内的太阳能杀虫灯
杨场长操作设备
“滑滑梯”“过山车”
产业园中不同品种的凤梨被划分在了不同的区域山坡,有部分凤梨品种是以“惠来”命名的,对此杨厂长也介绍道,园内有着专门的育种基地,专门用来培育新的、更优质的、更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凤梨品种。
“惠来一号”凤梨
“惠来二号”凤梨
“惠来三号”凤梨
“粤甜凤梨”
育种中心
随后,何岱聪同学来到产业园基地,对壹加捌高新农业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及农户进行了采访,了解凤梨产业的发展变化及乡村振兴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从这些前辈身上学习新农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交流中,他了解到网络平台扩大了凤梨的销量,近年来电商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凤梨产业的发展。
随后,他来到青坑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与青坑村的村干部、老党员进行了学习交流,他们表示青坑村和从前相比有很大的改变,不仅是村子漂亮了,大家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生活更美好了,乡村振兴战略为青坑这个身居深山之中的小村庄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
青年是最富生命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鲁迅先生曾说:“青年之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植保学子身体力行,从内心激起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热爱与责任感,奔赴广大农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一场难度、深度、广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的持久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崭新的发展机遇,乡村要实现振兴发展,不仅需要“敢闯敢干”,更要“巧思会干”,这正需要有本领、有志气的青年,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发掘自身潜力、抢抓发展机遇,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